十年寒窗只争朝夕 追忆IT大佬的高考岁月

2014-06-11 22:39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pcanhui07 

PConline安徽站 行情】近段时间讨论最热的话题无疑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了,在这个莘莘学子即将迎来“自由”的日子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自由与笑脸,虽然成绩和分数并不是检验学生个人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会对这段日子刻骨铭心。

1
十年寒窗只争朝夕 追忆IT大佬的高考岁月

  在IT行业当中,人才济济,对于各公司的大佬们而言,他们对高考也曾有着自己一番不同的经历和感受,放眼这些企业老板们的高考经历,有欢笑,也有辛酸,成绩也是高低各不相同,本期我们就来看看企业高管们曾经的“高考历程”。

  屡败屡战豪气冲天奔北大:马云

  在1982年的那个夏天,18岁的马云迎来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次高考,相比各学科,可能数学是他最为薄弱的,但是相反,马云并没有因为自己数学的薄弱而放弃参加高考,令人惊讶的是,他的目标竟然是北大!

1

  但是考试结果不尽如人意,马云落榜了。落榜后,没有实现北大梦的马云和家里的一个亲戚一起去宾馆应聘了服务生的岗位,而后又因为各种原因被辞退,没办法,他通过找关系,才做了一份给出版社送书的活儿。

  更多的人觉得当时的马云也许一直这样消沉下去了,但事实并非如此,马云不仅没有消沉下去,相反,他开始了自己艰辛的复读道路,并在第二年依旧走进了高考的考场,然而落榜的消息再一次打击了马云,不服输的精神继续支撑着他第三年走进高考,边打工边复读的马云就在重重压力下第三次走进考场。

1

  在考数学之前,马云背下了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开始以后就一个一个的往公式里套。用这种独门绝技,马云这次数学的考试成绩还真就及格了,虽然第三次高考的马云在数学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最终总分还是以5分之差无缘本科线。

  马云当时报考了杭州师范的专科专业,对于当时的马云而言,能有一所大学上已经很满足了,然而让马云没想到的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居然让自己撞上了,由于当年杭州师范大学的本科专业招生未满,因此学校决定让一些专科学生直升本科,马云也在其列,就此,马云的大学梦圆满实现。

  天文or计算机的艰难抉择:马化腾

  熟悉IT互联网圈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执掌整个“企鹅帝国”的掌门人马化腾是一位十足的天文爱好者,在结束了高考之后的马化腾并没有选择离开深圳,就近上了深圳大学,然而进入大学后的他并没有想到,学习天文的出路大多是做地理老师,对于这个艰难的抉择,马化腾深思熟虑一段时间以后,在大学的申请表上,把专业改成了计算机专业,没想到这个改变,造就了日后的“企鹅帝国”。

1

  马化腾曾经自己也表示,原本准备走上天文方面的道路,经常想很多自然科学的东西,研究什么特异功能。1986年的时候他观测哈雷彗星回归,用学校的器材拍了一些彗星的照片,当时还是深圳中学的“头一份”,而后还撰写了观测报告,并因此获得了学校几十元的奖学金。

1

  深圳大学在国内只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学,但是身处深圳特区,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学校受到改革开放思想影响,实用主义思潮也是比较浓厚的。马化腾在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求学期间成绩总是在前五名,他也渐渐地在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中体会到了乐趣。

  状元高管:史玉柱

  爬山是史玉柱的一个很痴迷的爱好,这个爱好也是他从小在家乡培养的,1962年,史玉柱出生在安徽,在上初中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优秀,贪玩、爱看小人书,导致经常受到母亲的责备,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才让史玉柱开始真正收心开始好好学习。

1

  在他18岁之前,史玉柱印象最深的就是去上海南京路24层的国际饭店还有外滩“开眼界”,外滩的楼和怀远的楼是不一样的,非常洋气。此刻,尽管走在南京路上,史玉柱依然觉得他离大上海很遥远。

  1980年,史玉柱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差1分满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但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刚过了一学期,史玉柱就放弃了成为陈景润的理想。

  “从图书馆借到《数论》,看了之后,我才了解到数学是那么的难。”和周围同学比聪明也让史玉柱压力很大。“尤其是长江以南的,成绩好的并不想上清华、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们那个班里聪明人太多,学习好的也太多了。”

1

  史玉柱自己表示,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但是很早地我又意识到我做不成这件事情,这是我理想破灭的主要原因。理想破灭后的史玉柱开始跑步,培养各种爱好。他每天从浙大跑到灵隐寺,18里,然后,再跑回来,坚持了四年。>>

 

 

更多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行业资讯和最新技术,关注PConline企业频道云计算专区:
//servers.pconline.com.cn/cloud

 

 

>> 办公论坛 - 业界动态 - 行业方案 - 3D打印 - 虚拟化 - 深度报道 - 案例分析 - 产业观察 - 云计算 <<

 

 

丁磊、李彦宏高考经历3回顶部

 

 

  “第十名现象”的诠释者:丁磊

  1986年9月,丁磊考进了奉化中学,在班主任的记忆中,丁磊当时的学习成绩平平,入学考试时候在班里只排在了四五十名的位置,和现在的“辉煌”不可同日而语,但可喜的是,在每次考试中,他的排名总会有进步,成绩最好的时候在班里能够排到第十名至第十二名之间。

1

  3年后的高考,丁磊交出的成绩同样貌不惊人:他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有幸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只不过,这是丁磊喜欢的大学,他很早就被西部这所藏着大量电子类书籍的高等学府迷住了。

  近几年,在教育界很多人都在讨论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被命名为“第十名现象”,也就是说,在一个班级的人群当中,学习成绩总能排在第十名上下的那几个学生,在日后的发展当中,很有可能成为“出人头地”的那个。相信丁磊也是对这个现象最好的诠释者。

  从戏曲爱好者到高考状元:李彦宏

  百度的掌门人李彦宏出生于阳泉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当地普通的工人,小时候,父亲就经常带着年幼的李彦宏去看戏曲或者电影,这最初的艺术熏陶使得李彦宏曾经一度痴迷于戏曲,小时候的他经常会拿一些简单的道具来模仿台上演员的动作,以至于在当地的曲艺团招收学员时,年幼的李彦宏一眼就被老师相中了。

1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彦宏对于曲艺的兴趣逐渐暗淡,姐姐高考“得胜”引来四邻羡慕,相比曲艺学校更有吸引力,19岁的李彦宏考取了阳泉市的高考状元。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高中时参加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大赛的他,毫无疑问地喜爱计算机,但是第一志愿却不是北大计算机系,而是信息管理系。

  李彦宏考虑到,计算机应用的非常广泛,但是如果单纯的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肯定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更有前途,在北大读书时,锻炼了李彦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决定“走出去”的李彦宏拿到了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入学通知。

1

  留学读研期间。偶然间,导师一句话,“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应当有未来”,这时候,1992年,互联网在美国还没开始普及,但李彦宏已经开始行动,通过对信息检索技术的不断研究,也使得李彦宏认准了搜索这条路,并获得了自己人生当中日后最大的成功。 

  少年神童12岁考大学:张亚勤

  都说大器晚成,这句话用在张亚勤身上恰恰相反,这位当之无愧的“神童”在12岁那年与当时全国600万高考生一起走进了高考的考场,那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尽管年纪小,在与成年人同场竞技的考场上,张亚勤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他的信心不输给任何一个成年人。

1

  高考成绩公布,尽管张亚勤发挥出色,但是还是以几分之差与自己心仪的中国科技大学失之交臂,就在当时由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联合倡导在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报名接近尾声的时候,张亚勤和母亲找到了少年班的招生办公室参加了考试,由于时间紧迫,他甚至根本没时间复习,只是草草的看了几眼书就参加了考试。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亚勤如愿以偿的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创造了当时山西省的“奇迹”。

  年轻活泼一生受益:李开复

  在1979年年初的时候,当时的李开复SAT考试成绩,数学考取了800分的满分,但是最终由于英语的失利,与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擦肩而过,但是没有因此消沉,在那段时间里,李开复全心全意的准备自己的申请材料,盼望着奇迹的发生。

1

  与此同时,他也在积极准备着其他几所大学的申请,12份申请表格让当时的李开复变得十分忙碌,那个时代没有电脑,每打印一封信,都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通过打字机打出来,一有错字,就要撕掉重打,花费不少工夫。

  虽然心中抱有很大期望,但是李开复最终还是在1979年4月份收到了哈佛的拒绝信,这件事虽然算不上沉痛打击,但是也使得当时的李开复有点心灰意冷,但是,在收到这些拒绝信的同时,哥伦比亚大学向也他伸出了橄榄枝,而后的几天当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准备录取李开复,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李开复还是选择了以年轻、活泼、自由的哥伦比亚大学。

  受“励志故事”鼓舞的高管:张朝阳

  1977年张朝阳上中学时,正好恢复高考,他开始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埋头学习。他属于同龄人里较早有念书意识的一批人,很小就懂得,要出人头地,学习很重要。他对任何事物的感知欲都很强烈,经常翻阅《中国青年报》的张朝阳被其中的很多自学成才的励志故事所吸引,这些故事也深深激励着年少时候的张朝阳。

1

  经过5年的寒窗苦读,在1981年,张朝阳顺利的考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提起往事,张朝阳对高考那段岁月依然难忘。“我高考的时候没住校,每天早上七八点的时候,和一大帮同学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去自习室温习功课。”张朝阳回忆,“那时候父母给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只是自己喜欢学习,特别是喜欢学物理。我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大学时代是张朝阳大量吸取知识的几年,也是对于他自身各方面充分锻炼的重要时期,清华的5年是非常艰苦的、压力非常大的5年,他学会了如何在极端压力下去生存。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他开始练习冬泳,并得到了一种自我肯定。1986年,他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并最终回国获得了自我的成功。